“天安门母亲”,作为一个群体的称谓,始于2000年初。在此之前,一般称这个群体为“六四”受难者群体,其中包括“六四”死难者亲属和部分“六四”伤残者。 这个“六四”受难者群体,开始形成于1989年“六四”大屠杀过后不久。这一年的8月,两位在“六四”惨案中失去儿子的母亲——丁子霖和张先玲,因共同的命运走到了一起,尽管那时的北京仍笼罩在血腥与恐怖之中。从此,这两位母亲结成了患难之交。 第二年,“六四”遗孀尤维洁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与丁、张取得了联系,成为这个群体的第三位受难亲属。紧接着,丁子霖又几经周折寻找到了死难者肖波(北大化学系讲师)的遗孀刘天媛,使这个群体的成员增加至四人。但那个时候,难属间的联系,不过是为了得到相互安慰而已。在此后的两年里,走向这个群体的难友不断增加,也就开始了有意识地寻访同难者的活动。至1993年,在一份最初的“六四”死难者名单上,已记录下了16位罹难者。根据自愿的原则,他们的亲属——母亲和遗孀多数成了这个受难群体的成员,除上面提到的四人外,新增加的成员有周淑庄、李雪文、祝枝弟、徐珏、马雪芹、黄金平、袁淑敏、刘秀臣、尹敏、陆玉宝等人。这些母亲和遗孀遂成了“六四”受难者群体的最初成员。 1993至1994年,在群体成员和一些同情者的协同努力下,寻访“六四”死难者亲属和伤残者的活动取得很大的进展。1994年10月,由丁子霖编著的《六四受难者名册》一书由香港《九十年代》杂志社出版。在这本书中,已记录下了96位死难者和49位伤残者,而在这份名册后面的死难者亲属,很多成了这个受难群体的成员。 1995年5月,这个群体第一次以联署的方式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重新调查“六四”事件;要求公布调查结果;要求向死者亲属作出个案交代。在这封公开信上签名的共有27位难属,她(他)们是丁子霖、张先玲、李雪文、周淑庄、徐珏、刘梅花、黄金平、马雪芹、刘秀臣张树森、张艳秋、田淑玲、贾福泉、周燕、周淑珍、袁淑敏、朱玉仙、沈桂芳、杜东旭、冯友祥、孟淑珍、郭丽英、陆马生、尤维洁、韩淑香、尹敏、孟淑英。 (阅读全文) 天安门母亲”群体并不要求所有成员持有同样的信念和主张。但是,十九年的患难与共,十九年的艰苦抗争,在大多数参与者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最基本的共识,这种共识不仅体现在一些代表性成员的公开发言中,而且更多地体现在诸如公开信、声明、告同胞书等文告中。这些最基本的共识是: (一)“六四”大屠杀是一场反人类的暴行,决非政府所说的“平息反革命暴乱”。因此,当年在邓小平主持下对“六四”事件所作的定性必须彻底推翻,并给予重新评价。“天安门母亲”十九年来的全部努力,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还“六四”以历史的真相,还惨案受害者以历史的公正。 (二)“天安门母亲”认为,公正、合理地解决“六四”问题,必须满足如下三项要求,即: 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专门的“六四”事件调查委员会,对整个“六四”事件进行独立、公正、公开的调查,并向全国人民公布调查结果,包括公布此次事件中的死者名单及人数; 2.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责成政府有关部门按法定程序就每一位死者对其亲属作出公开道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专项的“六四事件受害者赔偿法案”,依法给予“六四”受害者及受害亲属相应的赔偿; 3.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责成检察机关对“六四”惨案立案侦查,按法定程序追究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这三项要求最早提出于1995年,以后又逐渐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十多年来,它已成为群体中所有成员时刻铭记在心的最基本共识。 …………… “天安门母亲”曾经在“六四”十五周年前夕提出过一个十六字口号,即: “ 说出真相 拒绝遗忘 寻求正义 呼唤良知”。 这个口号既蕴含着她们坚不可摧的信念,也显示出她们不可动摇的意志。 (阅读全文)
这个文稿原题为《风雨如晦十三年》,它开始起草于 2002 年春,其前身或者说素材是历年来陆续写下的“大事记”。 近年来,有朋友建议我们把“六四”以后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写出来,作为特定时段的一个历史记忆留给后来者。当时我们觉得这是很好的建议,因为正如人们所说:人类反抗强权的历史,就是记忆反抗遗忘的历史。把我们的记忆留下来,应该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我们还想到,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个受难者群体是在相互抚慰、相互支撑下走过来的,其中有些难友已先于我们而去了,我们活着的人不应该把他(她)们忘记。我们还想到,今天的“六四”难属,已不再是愚昧、麻木的一群,也不再是怨天尤人的哭泣者;她们已作为一个有着自己尊严和诉求的群体——“天安门母亲”群体站立起来了。她们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存在,她们的爱与憎,她们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和对强权、暴政的反抗,更应该有一个历史的记录。正是考虑到这些,我们接受了朋友们的建议。 这里,我们想趁这些文稿在“天安门母亲”网站上的发表,向读者说明以下几点: 一,这个文稿所记录的,除了原计划的13年,又往后延伸了两年,前后共十五年。2005年,丁子霖的《寻访六四受难者》一书由香港《开放》杂志社出版,这个文稿以《风雨如晦十五年》为题收入其中。这次“天安门母亲”网站开通,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天安门母亲”在以往岁月里所走过的路程,又对这个文稿作了校订和补充,其中不少章节和照片系第一次面世。这个文稿暂时仍截至2004年,待今后再延续下去。 二,十九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少重要资料遭到丢失。因此,这个文稿所记录的,必有很多遗漏,万望有关当事者见谅; 三,文稿的章节按时间顺序编排,也兼顾到某一时段的某一重大事件。为此,我们在文稿中添加了一些小标题,以便于读者检索; 四,为使文稿在记事方面的完整性,各有关部分引用了已发表文章的一些段落,从全书来看不免造成了某些重复,但它们同时也起到了为读者提供文章的检索和提要的作用; 五,为保留文稿的“纪实”性质,一般不加评论,且改用第三人称叙述;但由于笔者特有的视角,免不了在资料的取舍及安排方面,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自己做出判断; 六,为了给历史留作见证,文稿特选择了一些有关的照片。这些照片除了少数几幅外,均属笔者亲自收集或亲自摄制。
丁子霖 蒋培坤 2008年 5 月
01 第一章 02 第二章 03 第三章 04 第四章 05 第五章 06 第六章 07 第七章 08 第八章 09 第九章 10 第十章
11 第十一章 12 第十二章 13 第十三章 14 第十四章 15 第十五章 16 第十六章 17 第十七章 18 第十八章 19 第十九章 |
天安门母亲的话 |
¨ 怀念杜东旭先生 ¨ “希望”已渐渐消失,“绝望”正渐渐逼近 ——纪念“六四”惨案二十四周年
¨
这是一个希望,但愿它不再成为一次绝望
¨
天蒙蒙雾重重良师诤友已去矣
¨
“母亲节”与我
¨
痛悼方励之先生
¨
天安门母亲丁子霖赞诺贝尔和平奖鼓舞到世界
¨
致方政
¨
在香港“六四”烛光晚会上的讲话
¨
不容亵渎“六四”亡灵、不容损害“六四”难属的人格尊严
中共现在蔑視普世价值,靠的就是手里
¨
时不我待,继续拖延“六四”问题的解决
¨
思念冰娴 ——难友苏冰娴逝世十周年祭
¨
痛悼司徒华先生
¨
我们对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
在全美学自联“六四”21周年烛光会上的讲话
¨
献给“六四”大屠杀的死难亡灵
¨ 最龌龊的政治审判 ¨ 致函奥巴马总统 ¨ 给父母的最后遗书 ¨ 呼吁重新评价“六四” > ¨ 请拿出勇气,冲破禁区,直面“六四”— 致十一届二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 请放下你的鞭子 ¨ 我们给奥运腾地儿 ¨ 用沉甸甸的六四天安门惨案血路图纪念十九年前死去的亲人(图) ¨ 地震后感 ¨ 万安之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