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母亲网站》- 时政与评论

认清民主与革命的有关问题把握好中国民主变革的方略

 

 

肖利军

 

一个时期以来,对于中国大陆如何搞民主主要有两种理论倾向,一种认为要以革命的方式搞民主,甚至不排除暴力革命。一种认为要以民主的方式,即通过改良的方式来搞民主。那么,哪种方式是正确的选择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方式和途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认清民主与革命的社会条件,相互的异同及其关系,因为一个社会运动的形成及发展方式是由当时具体的社会条件及相关社会范畴的状态来决定的。

因为革命可以在许多社会领域发生,如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民主也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民主作风、民主管理。为避免歧义,本文所指的革命是社会革命,所指的民主是政治民主。


一、在对比分析中看民主与革命的社会条件

革命的原因常常是贫富差距过大,贫困人口数量过多,一些阶级和民族受到过重的压迫剥削,正常扩大权利阻碍重重,统治集团又平衡解决不好这些社会矛盾,从而导致民众不得不采取激烈暴力的方式去抗争以求改变生活现状。可见,民众对生活现状忍无可忍,统治集团腐朽无能是革命的两个主要的社会条件。

形成民主的原因不一定是民众与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这一矛盾激化也不一定形成民主。在原始社会晚期,并不存在社会矛盾激化问题,却形成了氏族民主制;中古时代,社会矛盾常常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并未形成民主。那么,民主的形成与社会矛盾激化有没有关系呢?有关系,但只有在特定的经济和阶级条件下才可能形成民主。如;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及近现代欧洲国家的民主,大都是在工商业有了相当的发展,平民及工商阶级有了一定的社会实力并与旧贵族或封建专制统治者的矛盾尖锐化后形成的。可见,民间工商业占优势的经济模式,独立而有实力的工商阶级,是形成民主的基本社会条件。不具备这个特定的社会条件,尽管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可能发生革命,不一定形成民主;具备了这一社会条件才可能形成民主。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间的影响日益加大,虽然某个国家或地区民间工商业不发达,但因有工商业大发展的国际背景,有民主这一国际主流政治文明的有力影响,该国家或该地区的民主变革也会发生,前苏联及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变革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今天我们分析判断国内民主变革的社会条件时就要将国际因素考虑进去。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民主与革命需要以下的社会条件。

1、经济条件

在阶级社会里,革命可以在不同的经济模式下发生,只要经济恶化,民不聊生都可能暴发革命。除了原始社会外,民主一般是在民间工商业有了一定发展及进一步发展受阻的经济条件下发生的,没形成工商经济或工商经济弱小,民主便很难发生。

2、阶级条件

一般的革命参与者主要是赤贫者、无产者,即被压迫剥削最重的劳苦大众。民主的主要参与者在上古时代是工商奴隶主阶级及平民,在近现代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劳苦大众是民主的基本社会群体,但不是其主导的社会群体。从古至今的阶级社会,只有穷人对富人的革命,没有富人对穷人的革命;有劳苦大众单独参与下革命成功的实例,却没有劳苦大众单独取得民主成功的实例。民主是在穷人和一些富人共同反对专制制度及其统治者的斗争中形成的。民间独立有实力的工商阶级、中产阶级及广大民众是民主的阶级条件。

3、社会主要矛盾的尖锐化

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和民族与剥削统治阶级的矛盾尖锐化就可能发生革命,被压迫被剥削阶级或民族与剥削统治阶级的矛盾是革命的主要矛盾。如:奴隶与奴隶主阶级,农民与地主阶级,被压迫民族与外来统治集团的矛盾。

在阶级社会里,民主是在上升的,新兴的剥削阶级与其它被压迫剥削阶级共同反对旧的落后的专制统治阶级的斗争中形成的。新兴的上升的剥削阶级及广大民众与旧的落后的专制统治阶级的矛盾是民主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尖锐化就可能形成民主。如:新兴资产阶级、工人农民与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的矛盾。


二、民主与革命的不同点

1、主要的社会目的不同

革命的社会目的一般是推翻旧统治者,或改变社会制度,或两者兼有之,但推翻旧统治者往往是主要的社会目的,只要更换了旧统治者就可算是革命成功。所以许多革命只是改变了统治者并没改变社会制度。当然,也有的革命既改变了统治者又改变了社会制度,如:一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的社会目的与革命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改变社会制度,不一定改变统治者。只改变了统治者未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不能算民主成功,没改变统治者,社会实现了民主化也算是民主的成功。如:建立了君主立宪民主制的国家。

2、社会参与性不同

搞革命特别是暴力革命有很大风险,有时要付出生命,但也有直接快速的个人利益,所以对许多人有吸引力。穷极无路者、胆大妄为者、富于野心者及忧国忧民的极端理想主义者都倾向参与革命,当社会条件具备时,参加革命的人会很多。搞民主则不同,因不能杀人夺财,对个人来说没有直接快速的利益。民主不成功民主派受打压,民主成功了民众都受益。另外,搞革命冲冲杀杀,比搞民主要痛快解恨,所以搞民主对大多数人来说吸引力不大,许多时候组织革命比组织民主要容易,甚至组织犯罪集团都比组织民主社团来得快。

总的看,穷苦大众更愿意搞革命,不大愿意参与民主,但当他们与专制统治集团的矛盾尖锐化后,在主导民主的阶级的带动下他们却是推动民主的基本社会力量。特权阶层既不愿搞革命也不愿搞民主。当专制制度影响了中产阶级的权利和发展时,他们会产生搞民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社会实现了民主化,政党、政客及与民主关系大的利益集团民主的参与性高些,其它社会群体相对低些。

总之,社会对革命的参与性许多时候大于对民主的参与性。

3、实现的方式不同

因实现的社会目的及参与的主要社会群体不同,民主与革命各自的实现方式也不同。革命主要靠枪杆子,靠军事斗争。这必然会遭到反对革命的阶级及统治者的全力阻止和严酷镇压,双方你死我活,少有调和的余地。因而革命主要是用极端、暴力的方式去实现自己。

而民主一般不依靠暴力或不完全依靠暴力,只有当不革命就不能实现民主并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条件时,才用革命的方式去实现民主,并且主要是针对阻碍民主的个人和小群体,不是要剥夺消灭反民主的阶级。所以,来自统治阶级的镇压也相对缓和一些,民主革命的残酷性、破坏性比其它革命也小些。如有的民主革命可以与专制君主相调和建立君主立宪民主制,其它革命就没有这样的结果。所以说,民主主要是用宽容、理性的方式去实现自己。

4、作用于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

一般的革命主要是针对腐朽落后的统治集团进行的,当旧统治集团被推翻,新统治者上了台,实现了新旧权力的更迭后革命一般就停止了,即是革命后的社会没有本质的变化,社会一般也不在革命了。而是要稳定一段时间,直到社会矛盾再激化形成了革命的社会条件,才又暴发革命。可见,革命是作用于旧社会及新旧社会交替之间,主要作用于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变的过程,一旦新社会诞生了,革命的作用一般就停止。革命的社会作用具有阶段性。

民主虽然也针对旧社会,但它主要作用于转型后的新社会,虽然新旧社会转型期间民主也有表现,但一般是不成熟的表现,有时甚至是用非民主的革命手段为自身开辟道路。但这是为实现自我去排除社会障碍,是破旧立新的过程,不是民主正常运作时的表现,只有社会完成民主化转型后,才是民主长期正常运作的开始。可见,民主主要作用于新社会,并在新社会建立后长期发挥作用。民主的社会作用具有持续性。

5、社会后果不同

革命一般以暴力为手段,以夺取政权为目标,所以许多革命只是延缓了社会矛盾的爆发,并没有建立防止社会矛盾再度激化的政治体制,往往革命后又形成新的专制。中国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这种社会后果。不过应指出的是,在具备了相应的社会条件下,民主革命可导致社会民主化,这种革命的社会后果与其它革命不同。

民主是以建立自由公正的政治体制为目标,成功后社会就能随时平衡缓解自身的矛盾,防止其再度激化,在成熟的民主国家一般会有长治久安的社会后果。不过应指出,这种长治久安不是说没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震荡,在民主国家也有社会矛盾尖锐化的时候,但民主国家与专制国家的不同是能公正有效地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另外,在不成熟的民主国家社会常常不稳定,如现在的泰国,这是不成熟的社会条件在不成熟的民主制度下的正常表现。民主制度使社会矛盾公开化、表面化,使之在相互的冲撞中调解转化,达到新的平衡稳定,今日的不稳定将换来明天长期的稳定。这比专制国家死水般的所谓稳定要有利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成熟民主下的社会动荡不是民主的过错,当民主在风雨中成熟后,社会就会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层面上趋于和谐。


三、民主与革命的共同点。

1、发生的基本社会矛盾

自从阶级社会形成至今,民主与革命都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社会矛盾尖锐化后发生的,只不过其它革命是同一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民主及民主革命是新生产方式中的新生产力同旧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与旧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基础上,具备了革命的社会条件就发生革命,具备了民主的社会条件就形成民主,有时既具了革命的社会条件又具备了民主的社会条件就会发生民主革命。

2、民众的参与

无论是革命还是民主都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成功,这一点两者是相同的。不过相同中也有区别,一般的革命以劳苦大众为主体,民主则是以进步的有产阶级及一些社会中坚、社会精英为主导,劳苦大众是基本的社会力量。一般革命的参与者基本是被剥削阶级,许多革命没有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联合,而民主则是先进的剥削阶级与大众联合的社会运动。民主和革命都有民众的广泛参与,但于其中的位置、作用及结果有所不同。

3、变革求新性

变革求新是民主与革命的共同取向,但民主主要是改变社会制度,不一定改变最高统治者;一般的革命是改变最高统治者,不一定改变社会制度。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变革求新性相同。


四、民主与革命的相互关系

民主与革命的关系基本有以下三种状态。

一是没有直接关系。有些革命没提出民主的目标和纲领,在实践上也没建立民主。如:农民革命,一些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这是一种相互分离的关系。

二是只有表面的关系。有些革命提出了民主的主张、口号和纲领,但在实践上却没建立真正的民主。如中共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实质是革命利用了民主,是一种虚张无实的关系。

三是具有实质性的关系。即革命的目的是实现民主,民主用革命为自己开辟道路,最终社会实现了民主。如欧美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革命因导向了民主,提高了自身的社会意义;民主因有革命开路而实现得迅速彻底。

可见,民主与革命的关系具有多样性、有限性、特定的必然性。

其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上述的三种关系中。其有限性一方面体现在有的革命只有民主的意向,但在实践上却没建立民主,另一方面体现在革命不能永远为民主的发展开辟道路,当社会的民主转型初步完成后,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只能靠其自身的努力和成熟,革命就停止了。至于说有特定的必然性,是因为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民主必然要用革命来实现自己,革命也必然导向民主。如当年英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这种特定的必然性只有在特定的经济形态、阶级结构、社会基础和国际背景中才会存在,不具备这些特定的社会条件,民主与革命就没有这种特定的必然关系。

总的看,民主与革命是或然不确定的关系,两者具体是什么关系,要由某个国家和地区当时具体的社会条件来决定。


五、中国大陆民主变革的方略

当我们对民主与革命的社会条件、异同及相互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在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对民主变革方略的确定就有了理论和实际的依据。那么,在中国大陆应当怎样搞民主变革呢?一句话,要根据现实的社会条件和发展变化后的社会条件来确定。具备了革命的社会条件就采取革命的方式,具备了改良的社会条件就采取改良的方式,如果革命和改良的社会条件都具备了就采取革命加改良的方式。

那么,目前中国大陆具备了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呢?笔者认为,总的看革命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民主的社会条件基本具备。今后局势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性。一是中共长期拒绝政治改革,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化,革命的社会条件成熟,中共在人民革命中下台,社会在动荡中趋向民主。二是中共迫于形势像挤牙膏一样时不时做一些政策调整,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中国大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但可缓解社会矛盾,拖延政治改革。直到在专制制度下能变革的路已走到头,维持专制统治的社会资源已所剩无几时才可能被迫进行政治改革,启动民主化进程。三是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阶级结构的变化,中共政权的腐败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的加剧,民主社会思潮及政治改革社会舆论的形成,民间维权活动的加强,中共就会受其影响并产生变化。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变革要求就会反映到中共党内,促进中共革新派的成长壮大,从而产生类似戈尔巴乔夫、叶利钦那样的改革派,像台湾的国民党一样,不是拖到走投无路而是差不多时即启动政治改革。目前中共的所作所为具有第二种倾向,所以局势的发展第二种可能性较大,但最终发展到何处还是由时间和历史来回答吧。

未来不好预测,现实还是看得清的,所以,根据我们对民主与革命的理论认识,对目前时局的观察判断,似乎在中国大陆不应立即搞革命,也不应搞一步到位的民主,而是要做好有关民主化的外围和基础工作。

1、做好民主理论的研讨、启蒙和宣传

今天在中国已不是搞不搞民主的问题,而是搞什么样的民主,怎样搞民主的问题。所以,有识之士应对中国的民主化进行可行性、可操性的研究探讨,提出有的放矢、科学合理的民主改革方案,以期用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果。同时,要将民主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及身边具体事例结合起来进行宣传,以更有力地影响感召民众,早日形成民主共识,促进社会的民主觉醒。

2、做好民运及有关社会群体灵活多样的整合

目前的民运似乎处于山头分立、各自为政、整合不利、配合不佳的状态,还没有形成孙中山先生在世时那样的领导核心和社会影响力、凝聚力。这不能完全怪罪民运人士,除了中共严厉的打压控制破坏外,实际是不成熟的社会条件,形成了不成熟的社会运动。民运可以改变一下思维和行为方式,比如,可以利用网络联系推举在境外成立一个领导中心,采取轮职、电邮议事等方式开展工作。国内各地应采取松散灵活的方式形成局部的区域的小群体整合。可以参考直销的方式,以民主理念为直销产品,以交朋友的名义为组织模式,不断扩大民主的社会群体。国内各省市及大陆与海外相互关注搞好战略配合,不拘泥于某一具体行动的一致统一等等。

还要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有态度、有声明,并积极支持、声援、参与民间的维权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凝聚力,以期早日形成民运的统一战线。

3、积极争取自由,努力维护人权

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一个社会可以在不民主的条件下有一定的自由,达到了一定的自由就离民主近了些。如现在的香港。所以,先争取以言论自由为主的各种自由,就是为实现民主做好了铺垫,开辟了通路。

有些人权在不民主的社会也能一定程度的获得,如今日中国民众的某些经济权利,所以争取人权比争取民主要容易些。另外,人权与民众切身利益的联系更紧密,更直接,所以争取人权会更有效地联系影响民众。当民众的人权意识普遍提高,当民众进一步提高人权的要求与专制制度发生矛盾时,争取人权的社会运动就会在社会条件具备时,转化为争取民主的社会运动。

总之,我们应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能做好什么就做什么,当形势发展变化后,还能做好什么就再做什么。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促质变,点燃今日民主星火,促成明日星火燎原。鉴于此思路,中国民主变革的方略应是:打好理论及组织基础,积累相关社会资源,实现有关各方的良性整合,根据社会实际和局势变化调整确定其变革方式。

只要我们有对民主及相关理论的清醒认识,有对中国社会实际的正确判断,就会把握好中国民主变革的方略,有效地推动中国的民主化

 

 

文章来源:民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