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對中國民主化的意義
楊建利
2009年2月1日
監禁中劉曉波迎來了牛年春節,在54歲的生命裏,這位主要以言論影響中國的異議作家已是第4次因爲良心的驅使而失去自由。當局面對以《零八憲章》爲代表的民間
意見表達、面對隨"六四"20周年到來而涌現出的對歷史正義的呼聲,又一次採取了遏制民間發聲能力的强權措施。監禁使劉曉波失聲,但他作爲中國民主自由事業的一面
旗幟,絕不會因爲被監禁而失去衝擊專制政治的能力,相反其影響將超越空間的限制,向更廣更深的範圍延伸。
對中國20年多來的民主運動來說,劉曉波是一本非讀不可的書,而且是一本經典教程。我想嘗試從幾個方面談一下劉曉波對中國民主化的意義。
選擇、擔當與超越
自從劉曉波在20年前說出"中國需要300年殖民地"的話之後,在很多人眼裏劉曉波就成了數典忘祖的文化逆子,崇洋媚外的"一夜美國人"。但是我們不要忘記:1989年4月,劉曉波是頂着4·26社論的殺氣騰騰回國的;之後是為六四鎮壓而第一次坐牢後的,1993年當劉曉波結束了在澳大利亞、美國的半年學術訪問毅然回國時,更令國保
警察們大跌眼鏡。可以說,20年來劉曉波一直站在中國的土地上,選擇了與這塊土地上的普通民衆一起承擔自由缺失、人權受侵的命運,並一次次邁進監獄大門。這是一
個真正愛國者才會有的選擇與擔當。
但劉曉波不覬覦權力,他從不預言中共會在哪一天"崩潰",他祇是以一個類似先知的智慧和勇氣,在中國的土地上撒播自由的種子,做着最基礎的工作;而在私下
裏,劉曉波對朋友說,在他的有生之年,若能看到中國實現民主的那一天,他會選擇移民,到異國他鄉做一個自由的漂泊者。
對於苦難的承擔,對於權力的態度,使劉曉波超越了許多政治異議者。20年來他的生活是高度政治化的,但這樣的政治不等同於對權力的渴望,而是從根本上改寫"政
治"一詞的雄心及其實踐。如同歷史已經顯現的那樣,中國民主化過程的艱難非同一般,因此劉曉波的命運很可能是一場悲劇,但即使是悲劇,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創造着
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悲劇美學。
劉曉波的選擇、擔當和超越使我更加堅定了一個認識,在衆多性質不同的政治運動中,唯有民主運動,其領袖、骨幹和參與者不天然地享有該運動勝利的直接政治成
果而自動掌握民主政體的各級權力。這一點,每一個民運人士都要牢記在心。
劉曉波的兩种角色
劉曉波最初是一個文學評論家,公共知識分子,六四之後,他成爲一個異議作家、民主鬥士,在我看來,這兩種角色一直共存於他。
作爲一個文學博士、公共知識分子,劉曉波經過很好的學術訓練,有健全的知識結構和開闊的國際視野,這使他可以避免陷入政治反抗的激情陷阱、做出不符合實際
情况的判斷,並超越傳統官民利益衝突的仇恨與暴戾,以理性、平和的心態,在非暴力的思想框架內尋求解開中國諸多困境的方案;另一方面,作爲一個民主鬥士,他具
有一般知識分子所欠缺的勇氣和對政治問題的銳利目光,在需要承擔的時候,他從不退卻,某種意義上說,1995年、1999年和2008年的三次入獄,都是他主動選擇"以身試
法"的結果,這並不是說他喜歡監獄生活,而是他認爲自己必須承擔。
因此,劉曉波既具有對民主追求者的榜樣作用,又始終以對一般公民個體的關照作爲思考的出發點,既是民運領袖,又是社會良心。
儘管他的謀生方式是一個作家,但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生。寫作、維權、恐嚇、監禁、打壓……使他在承擔的同時將自己鍛造成了投向專制制度的一塊礫石、一杆
標槍。他以文明的方式挑戰野蠻的制度,並以這種方式改變國人對"力量"一詞的理解。因此我認爲,從來不曾放棄啓蒙責任,從來不曾放棄對自由民主責任承擔的劉曉
波,的確可以被稱爲中國異議者的標誌性符號。
睿智與平常心
異議政治曾使劉曉波妻離子散,並成爲監獄的常客,可以說,劉曉波承受了太多苦難,但他不讓苦難成爲自己的負擔,相反他儘量學會在專制社會中快樂地生活,保
持作爲一個普通社會成員的視角。這使他可以很好地體察中國社會的細微變化,理解這些變化在政治、社會和精神層面上與自由、民主理念的互動關係。這是他作爲一個
本土政治異議者的優勢,對於中國政治的現實情境,他有許多值得我們尊重的基本判斷。
他書寫了大量的文章,對中國社會的許多層面加以評論,即使以一個職業作家的標準來看,也很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樣高密度地寫作,並對如此廣泛的領域加以觀
察、研究和評論。在這些文章中存在大量的思想精華,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啓蒙讀物。
他用自己的文字和日常接觸影響了許多年輕人,長期做着自由思想播火者的工作。作爲一個性情中人,劉曉波是有故事的,但是在公共文字領域內,我們很少看到
有關他個人生活的信息。據說劉曉波不喜歡別人寫他,尤其反感別人寫贊揚他的文字,作爲一個睿智的作家和付出巨大代價的民主鬥士,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强烈的自尊
性格,很難看到一點自戀情結;作爲一個具有鮮明個性的人,在他身上也很難看到明顯屬於即興發揮的個人政治風格,這不表明他沒有發揮的能力,而是他知道必須讓自
己成爲中國民主運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他對六四難屬和八九學子具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愧疚感,他爲在1989年時作爲一個成年人,一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知識分子,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避免學生和市民的死
亡而感到內疚。事實上1989年6月4日的淩晨,由於包括他在內的"絕食四君子"的努力,已經减少了天安門廣場的犧牲。
和許多公衆人物一樣,劉曉波招致一些批評,這些批評並不全都恰如其分,但劉曉波很少公開回應,與批評者展開無謂的"筆戰"。我認爲,除了精力和時間上的原因
之外,這也體現了他對待批評的一種謙卑態度。
悲憫的遠見
作爲一個身受政治迫害之苦的老牌異議分子,劉曉波對人權受迫害者感同身受,他歷來反對要求一個人超出自己的能力去做政治上的奉獻,也不主張對於同道者
的一些錯誤做法過於苛責。有許多公開批評過他的人最後仍然是他的朋友,一些年輕人也受益於劉曉波的冷靜勸告。在存在廣泛侵權行爲的中國,許多經驗不足的年輕人
往往希望採取孤注一擲的方式與專制政治進行對抗,劉曉波則立足於更遠的考慮。他認爲在中國這樣一個具有長期專制傳統的共産極權大國,沒有廣泛而扎實的民主思想
啓蒙,沒有塌塌實實的公民權利運動,幻想一夜之間實現民主是不可能的。因此,他鼓勵年輕人妥善解决生活與民主事業的關係,盡可能使生活正常化,從不同角度長期
推進中國的民主自由進程。許多年輕人因此受益並感激劉曉波的指點。在對年輕一代的關注、培養方面,劉曉波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同時,劉曉波還用自己的稿費幫助了許多良心犯及其家屬。但他從來不對外張揚這些善舉。正如國內的基督徒朋友昝愛宗所說:"劉曉波不是教徒,但他具有真正的宗
教情懷。"
劉曉波的象徵意義
我意識到自己不該過多談論劉曉波的個人性格和私人生活,但還是要提及他的率直個性,某種意義上說,作爲一個重量級的異議領袖,這種率直的個性代表了自由力
量與專制政治的根本區別。
劉曉波說話喜歡直來直去,有時甚至不給人留情面,作爲廣受尊重的異議者領袖,或許這一點需要他改進——該對劉曉波進行批評的地方,我們不必隱瞞自己的觀
點;但是,如果一定要我在一個深藏城府的劉曉波和一個率直透明的劉曉波之間做選擇,我會選擇後者,並把這樣的個性視爲一種陽光政治的象徵。
是的,民主政治並非沒有缺點,但它容忍批評,敢於正視自己,絕不標榜自己一貫正確。劉曉波不掌握權力,也不打算掌握權力,他永遠不會具備傳統的政治力
量,然而他用20年如一日的真誠、擔當、坦率、勇氣,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民主鬥士的生活。他不具備政治力量,可《零八憲章》文本尚未發表,當局就驚恐地將他抓
捕,至今沒有釋放。他讓一個政權感到恐懼的原因,就在於他不按照傳統專制政治的牌理出牌。他不玩心計、不耍陰謀、也不聲稱革命或暴動,他祇是用淺顯的文字向民
衆講話,試圖激活一般民衆的公民意識和參與意識,讓民主自由的火星匯成燦爛的光芒。劉曉波也許沒有能力直接推翻政府,但專制政府更沒有能力戰勝劉曉波和他的思
想,在時間這個公平的標尺面前,最後的勝利一定會屬於劉曉波和他的同道。
當我們說到劉曉波的時候,必須同時提及他的許多朋友,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應該享用劉曉波這個名字的共同光榮:張祖樺、鮑彤、丁子霖、蔣培坤、江棋生、莫少
平、于浩成、劉軍寧、王力雄、陳子明、范亞峰,莫之許……
在道義和思想所能企及的高度上,以劉曉波爲代表的國內的異議者,確實在日復一日地做着扎實的工作,逐漸將民主、自由、理性、和平、人權、憲政等普適價值散
播在中國土地上,這不是他們炒作或炫耀的方式,而是他們的信仰和生活。據我所知,《零八憲章》並非他們全部積累的顯現,中國民間自由力量的聚合將以更穩健有
效的方式推進,另外,我們還要看到,他們並不是一個嚴密的組織,到今天爲止,還主要是以道義和思想的力量向外輻射,但即使沒有組織,他們也足以對專制政治構成
强大威脅,這是因爲在他們的背後,站着更多的中國公民,這些公民逐漸懂得了民主、自由的價值。劉曉波作爲中國自由民主力量的重要象徵人物,他的力量在於長期
勇敢地爲民衆代言。
我們可以爲劉曉波做些什麽
中國政府對劉曉波的監禁是對整體民間力量的蔑視和挑戰,也是變革時代中國的耻辱。我們必須大聲對全世界說出劉曉波的名字,說出我們的憤怒與訴求。
作爲中國公民,我想提醒每一位同胞,劉曉波是在替我們每一個人承擔苦難,我們必須懂得對每一個爲中國人的真正解放而做出各種各樣犧牲的人感恩,爲此,我建
議大家放下一些無謂的紛爭,以分散或群體的方式採取以下行動。
1,繼續傳播《零八憲章》,讓《零八憲章》從網上走到大地上,爭取持續不斷的簽名;
2,在各種媒體上爲劉曉波呼籲,要求中國政府儘快釋放劉曉波;
3,有條件的個人或組織,結合六四2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援救劉曉波的各類活動;
4,推動美國、歐盟等國的議會和政府,通過要求中國政府釋放劉曉波的議案;
5,促使國際知名人物,尤其是政治家對中國政府施加壓力,讓他們知道:任何負責任的國際公衆人物,都不應對作爲中國良心的劉曉波被抓一事保持沉默;
6,正式啓動推舉劉曉波作爲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的程序。
儘管中國仍處在專制統治之下,但公允而言,以劉曉波等人爲代表的中國民主力量在道義、思想、社會運動方面長期的堅持與努力,並不遜色於一般轉型成功國家的異議
政治領袖,我們完全可以爲他們感到自豪,也完全有理由推動他們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等國際榮譽,這將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民主運動的尊重與承認,也是對中國民主事業的
支持。
20年來,劉曉波爲這個民族付出了很多,在他再次失去自由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爲他做一些什麽,那將有愧於自己的良心。是的,在劉曉波的犧牲面前,每一個中國人
都有一份無法推卸的責任。
公 民 力 量
杨 建 利
哈佛大学 高级研究员
(北京之春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