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Box: 天安门母亲网站 > 时政与评论

可不能在民主里加三聚氢胺

吴祚来

转自:作者博客  2008-10-2

 

 

 

国家领导人早就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现在一些人将民主弄成了中国式的民主,就像三鹿将牛奶做成了中国式牛奶一样,外国人硬是不承认你那就是牛奶,为什么,因为三聚氢胺的分子结构居然貌似牛奶的分子结构,不通过科学仪器专项检测,根本就无法识别,老百姓天天当真牛奶喝,只有小朋友喝得不消化,弄成个尿结石。天下大哗。

傅大姐一个理论,就是西方民主是经过殖民主义这样一个阶段,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进化到真正的民主,所以中国也得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但她可能没看见中国的宇宙飞船,还有中国的汽车工业,别人研制飞机汽车可能得一百年,但知识一旦传播,你长则几年,短则几天,也就一切的掌握了,一切都OK了。

民主是一种方式,现在的问题傅大姐应该很清楚,不是时间的问题,也不是非要经过殖民阶段的问题,而是民主被一些人添了三聚氢胺,看起来是是牛奶民主,其实是三聚民主,你看地方选举人大代表,民主没问题,但候选人名单是某机构内定的,如果你私自选举,你就麻烦多多,甚至会遭遇不测。

人大代表三聚化,使中国人民没有真正的发言者代言者,使那些恶官有恃无恐,他们自己做预算,自己审批,自己使用,自己审查,天下成为官天下,如果说这就叫中式民主,还不如直接叫三聚式民主更科学,更唬人,更具时代特色与国际影响力。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民主自由了,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购买股票,可以自由投资,可以自由贸易,经济民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活力,也使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但中国政治民主一直步履蹒跚,一直被权力集团把控,譬如农民的土地权力,这是天赋的神圣权力,所谓耕者有其田,自古而然,居然变成了所谓集体的土地,这种被集体化的方式,实质性的剥夺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与自主权,这种中国式的土地制度,连明清土地制度都不如,因为它使农民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土地权,也使农民不爱民土地,当然更不会长远地考虑土地的保护与增值,而有关部门利用集体名义,将土地私自出卖,权贵勾结,使集体权力成为权力者个人权益。

中国人要面对的,是真正的问题,而不是糊弄世界,糊弄自己的人民,用所谓中国特色来拖延中国政治改革进程,用中国特色的外衣,包裹着病弱之躯,一旦外衣着火,就会全盘崩溃,不可收拾。

中国成不成为西方国家并不是问题,中国能不能不在民主里加三聚氢胺,这才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实质。西方民主与殖民主义毫无关系,民主制度源于古希腊,它只是一种决策的方式,一种遴选公务人员的一种方式而已,它不是好东西,也不是坏东西,它只是一种尊重多数人权力的方式。中国的小学生都能通过选举投票的方式选出班长班干,怎么香港就不能公选出特首?怎么北京市律师协会就不能公选出自己的会长?怎么县级政府就不能直接选举出书记、县长?怎么就不能让公民自发地选出真正的人大代表?弄些殖民主义概念,弄些别人祖先做过什么坏事来遮挡我们自己面临的真正问题,既不能使世界人民尊敬,更不能使中国人民信服。

请看傅大姐说的话,与相关报道。还是那句话,傅大姐说话,欠思量,谁说华人,不如洋?2008-10-2

下面为新闻报道:

东方网102日消息:中国驻英大使傅莹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逆转,仍将奉行和平、合作的外交政策,但中国不会成为另一个西方国家。

记者三十日从中国驻英使馆获悉,中国使馆近日在英保守党伯明翰年会期间举办论坛,研讨“奥运后的中国——是伙伴还是挑战?”傅莹在论坛上说,奥运会的成功是建立在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奥运会后的中国还是要在与世界的融合与互动中求得发展。

针对民主、人权等问题,傅莹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政策得到民众的衷心拥护。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六的中国民众对国家的发展方向感到满意。

傅莹认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民主,不能只看有没有一天的全国性选举,关键是政府的决策过程是否民主,政府是否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她表示,西方民主制度在特定国情的土壤里和相应的经济、社会基础上发展顺利,但是世界上移植西式民主的国家并非都是成功的范例。“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初期,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用西方模式衡量和要求中国是不适宜的,要求中国采用西方民主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傅莹表示,中国并不完善,在公正执法、公平分配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所以中国才一再强调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她说,西方民主脱胎于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几个世纪的工业化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成熟起来。但英国在工业化初期也做过不少侵害殖民地土著人权益的事。西方在妇女选举权、少数民族等问题上也走过漫长的道路。

谈到中英关系,傅莹说,中英两国合作应对挑战十分必要,两国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当前中英关系的最大挑战是需要进一步增进两国间的相互理解,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甚至误解很深,但只要坦诚对话,求同存异,相信中英关系会有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