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民谣情绪”和“民谣品质”看“民主转型”
张世航 (“中国民主转型的现状与前瞻”征文)
秦末民谣"阿房阿房亡始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两句皆有"亡"字,说明了人民誓灭暴秦的钢铁意志;"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系一宗之力的反抗呼声,一个"死"字,终究也成了东汉王朝的死刑判决;"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一个"反",一个"变",说明了民间已经有了反元兴变的汹涌暗潮;一九七六年,"黄埔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传开,说明百姓对王、张、江、姚等人的愤恨,盼其倒台,不久,权倾朝野的江青集团覆灭。 《纺嫂》等"反抗型"民谣的流传广度,未臻街谈巷议的地步,《纺嫂》最后之痛骂所体现出来的对立强度,尚不是纯粹的战斗姿态,当下"反抗型""民谣情绪",俱无法同历史上巨变前夕的"民谣情绪"相提并论。不过,当下大陆,"民谣情绪"只能愈加激烈。专制社会的强项之一是:制造种种对立。这就更适于用"马太效应"进行分析,即,"民谣情绪"的日趋激烈化是绝对不可逆转的,就如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而专制政府无可奈何的道理一样。当今大陆,只要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没有大变,只要现政权不进行根本性自我改革,"反抗型""民谣情绪"的流传广度和对立强度都会迅速增加。 "民谣情绪"是民意长期自发积累的必然结果,但是,只有民意的自发积累,缺乏主题明确、浅显实在的民主革新思想的推动影响,仍然很可能只会形成没有指导灵魂和统一目标的自发群众运动,这样的运动,一般是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冲垮了专制,却也未必能转入民主,历史的发展轨迹仍是一团乱麻,所以,"民谣情绪"所代表的民意基础,并不是完全令人乐观,如果"反抗型""民谣情绪"只有流传广度和对立强度的增加,而没有价值观念的升华和民主精神的渗入,"民主转型"的成功机会究竟有多大,还是一个硕大的问号。分析不同类型的民谣,可以看出不少的"品质"问题,"民谣品质"的不良倾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反抗的盲目性。 如,《纺嫂》最后一句,虽透出不畏强暴的觉醒意志,还有着敌视面过大的倾向,不由的令人想起义和团的"洋人可灭"等口号。事实上,对中国民主起根本制约作用的,只是一小撮大权在握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的大体人数,在中共数千万党员中,未必能占百分之一。 所以,对民众的启蒙和引导,是知识型民主人士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二、目标的模糊性。 民谣中,以愤怒和批评的居多,针对现状,倾吐着不满,诉说着哀愤,却少有流露出向往的,而流露出向往民主之情的,几乎没有。民主千呼万唤不出来,和民众的民主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 要使民众建立民主意识,首先要助他们推开专制魔爪。矢志争取民主的志士,应该努力让民众明白,最有利他们的,不是贞观之治,而是民主法治。针对独裁者授意制作的铺天盖地的帝王剧等愚民之物,民主同道应用文字利器,戳破"康乾盛世"之类的丑面具,将人权自由观念和普世价值呈到民众面前。 三、暴力冲动。 固然,在当下大陆流传于世的民谣中,没有明着鼓吹暴力的,但是,再看看,"下岗男工不回头,手拿两个大斧头;碰见大款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下岗军人不后悔,大步迈进黑社会;这活没有站岗累,跟著老板去犯罪",民谣中流露出来的对暴力的不痛不痒的情绪,将暴力行为当成调笑素材,充分说明了民众在潜意识中对暴力的认同。 暴力,不能一概否定,如果对方上了刺刀,举枪肆击,民众用石块还击,于情于理, 还都说的过去。但是,对暴力的认同,甚至是迷恋,就很令人生怖了。暴力是不能排除的选项,因为我们很了解对方的残暴冷酷,但是,暴力又是最后的选项,而且尽可能采用有限暴力和弱暴力,在大陆这片土地上,血一旦流起来,恐将无止。 这是民主转型中无法回避的悲哀。而民主人士,在净化民间文化土壤的工作中,所能为者,极其有限。然而,在大变来临之前,仍要尽一己之力。 四、狭私心理。 "大嘴到底有多大?满汉全席吞得下;大嘴到底有多大?三峡工程吞得下;大嘴到底有多大?江山入肚能消化","要想发大财,钱从假货来","价格没人管,就看你敢不敢","要致富,挖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改革开放三十年,上上下下,很多人,都在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横流的物欲造成了普遍的狭私心理。这就决定了:如果反抗当局能获得最大的私利,那么,也会考虑。 一旦反抗有果,私欲所驱使,必然将暂时控制的局部社会资源打造成专制小王国。 五、民间道德的黑洞,与日俱增。 如果反抗者和压迫者处于同一个道德层面上,除了裂土占山和改朝换代,重演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我实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好事"。 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努力改变这一点,民族的前进,只能顺从于惯性,至于是进入佳境,还是再次沉入深渊,都是令人心悬难安的未知数。 这五点,是"民谣品质"所透射出来的主要的不良民意倾向。 分析"民谣情绪",使人生出了希望。检点"民谣品质",又使人心头发凉。民主转型的前途难料,令人不安。当下的民谣,虽没出现对民主转型前途予以明确预测的,但可通过"民谣"回首审视历史,站在历史高度展望未来。 在我搜集到的所有民谣中,描述趋利好财之类的民谣,在半数以上。这就透出"六四"以后民主止步不前的玄机:"六四"运动至今,已近二十年,民主运动一直处于低潮,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物质生活的诱惑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很多人淡忘了"六四"的血痕,一心向钱看,民主的细流被物欲的洪浪推到一边。倘若没有这层原因,以"六四"为源流的民主运动恐怕早就汹涌澎湃了。虽如此,"六四"运动点燃的民主火花,始终光彩不灭,并必然会召唤出第二次大规模的民主运动。因为物欲在淡化,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已跌到谷底。 本文首段所引的民谣《奥运来了》,生动地反映出强夺民利、经济衰退、民生凋敝等问题。近年来,大陆的畸形经济已失去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愈现出颓不可救的病态,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人们的实际购买力普遍徘徊不前,失业率逐年而增,畸形经济的诱惑力迅速减弱,加上人们对"政治"的普遍反感,必然要走进一个转折点,2008年就是一个转折点,从盛世表象褪去到虚弱实质毕现的转折点:2008年之初,乱象即显,中共高层将惊人数量的民脂民膏押在"奥运"筹码上,欲延残喘,然而,2008年上半年接连不断的民变事件,足以说明了,"奥运"这针"兴奋剂"打下去,非但不能止住专制政治能量的急遽流失,反而催化出一些本不剧烈的矛盾。完全借用医学常识来说,就是,一个行将就木不可救药的生命,再打一针兴奋剂,只能使残存能量加速耗尽,提前崩溃。 独裁者必不能久据历史舞台,民主升腾的光芒依稀浮现,此种情况下,更显出推动民主转型的任务之重。对"民谣情绪"彰显出来的民意倾向,以民主思想加以引导,使民主转型之高潮期更快的到来;"民谣品质"所展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所有关心中国民主前途的人们重视起来,努力做好民主启蒙工作,竭尽所能,以求提高人们的民主素质,医治民众的病态心灵,及早排险。"……专制社会…是怒火累积而成的火药桶,随时可能被引燃,爆炸,在硝烟中产生一个新朝代或新时代"(引自本人之《是"疏"还是"堵"》,"看中国"网首发),"新朝代"令人生怖,我们太需要"新时代"了。大陆民主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知识型民主人士尤应有重荷在肩之感,自动承起历史所予之使命,高瞻未来,深析现状,借鉴历史。 纵观历史,并非只有"民谣情绪"格外激昂时才有巨变。对社会怨怒的沸腾程度而言,"民谣情绪"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有这样一个群体,不是候着"民谣情绪"高涨,坐等民变,那么,转型高潮期的运动形式还会表现为自觉主动地坚拒专制,理性从容地奋争民主。当暴力冲动被抗争理性所代替,当"民谣情绪"被革新信念冲淡,当"民谣品质"被民主素质置换,新思想的传播浪潮冲垮了民谣的自发产生机制,民众普遍具备了争民主反专制的自觉性,社会运动才有可能跳出治乱循环,民主转型才有可能进入安全地段。审慎地梳理历史,可以看到,从鸦片战争至今,除了不堪入目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乱象,中国有两次相对比较成功的思想启蒙运动,一是辛亥革命前的民主思潮的传播,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思想启蒙(即"新文化运动")。两次思想启蒙运动固然皆有不足之处,但总体上说,都使转型运动冲破了"民谣情绪"的左右,跳出了谶语示乱的命数,酝酿出了具有正面意义的社会运动,在当下民主转型的关键时期,两次思想启蒙运动的所循之路和所具条件,都很值得借鉴。结合今日形势,试将前辈们的成功条件和启蒙经验作以简述: 一、革新思想的传播主力,须是一个立场接近、处境相若、目标无别、步调统一的群体,可以有组织,也可以没有,但必须保证有一定的人数。 社会心理学有"众从"的概念。"众从",简而言之,某一群体中,少数人的意见一致,或者相近,坚持而不易,这时,群体中的多数人无论是意见还是行动,都不统一,一盘散沙状,最后,凝聚的少数便很可能影响和改变分散的多数,并引导整个群体。法国社会心理学家S•莫斯科维克等人借助实验手段,证实了"众从"概念的合理性。 《纺嫂》等"反抗型"民谣的流传广度,未臻街谈巷议的地步,《纺嫂》最后之痛骂所体现出来的对立强度,尚不是纯粹的战斗姿态,当下"反抗型""民谣情绪",俱无法同历史上巨变前夕的"民谣情绪"相提并论。不过,当下大陆,"民谣情绪"只能愈加激烈。专制社会的强项之一是:制造种种对立。这就更适于用"马太效应"进行分析,即,"民谣情绪"的日趋激烈化是绝对不可逆转的,就如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而专制政府无可奈何的道理一样。当今大陆,只要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没有大变,只要现政权不进行根本性自我改革,"反抗型""民谣情绪"的流传广度和对立强度都会迅速增加。 "民谣情绪"是民意长期自发积累的必然结果,但是,只有民意的自发积累,缺乏主题明确、浅显实在的民主革新思想的推动影响,仍然很可能只会形成没有指导灵魂和统一目标的自发群众运动,这样的运动,一般是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冲垮了专制,却也未必能转入民主,历史的发展轨迹仍是一团乱麻,所以,"民谣情绪"所代表的民意基础,并不是完全令人乐观,如果"反抗型""民谣情绪"只有流传广度和对立强度的增加,而没有价值观念的升华和民主精神的渗入,"民主转型"的成功机会究竟有多大,还是一个硕大的问号。分析不同类型的民谣,可以看出不少的"品质"问题,"民谣品质"的不良倾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反抗的盲目性。 如,《纺嫂》最后一句,虽透出不畏强暴的觉醒意志,还有着敌视面过大的倾向,不由的令人想起义和团的"洋人可灭"等口号。事实上,对中国民主起根本制约作用的,只是一小撮大权在握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的大体人数,在中共数千万党员中,未必能占百分之一。 所以,对民众的启蒙和引导,是知识型民主人士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二、目标的模糊性。 民谣中,以愤怒和批评的居多,针对现状,倾吐着不满,诉说着哀愤,却少有流露出向往的,而流露出向往民主之情的,几乎没有。民主千呼万唤不出来,和民众的民主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 要使民众建立民主意识,首先要助他们推开专制魔爪。矢志争取民主的志士,应该努力让民众明白,最有利他们的,不是贞观之治,而是民主法治。针对独裁者授意制作的铺天盖地的帝王剧等愚民之物,民主同道应用文字利器,戳破"康乾盛世"之类的丑面具,将人权自由观念和普世价值呈到民众面前。 三、暴力冲动。 固然,在当下大陆流传于世的民谣中,没有明着鼓吹暴力的,但是,再看看,"下岗男工不回头,手拿两个大斧头;碰见大款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下岗军人不后悔,大步迈进黑社会;这活没有站岗累,跟著老板去犯罪",民谣中流露出来的对暴力的不痛不痒的情绪,将暴力行为当成调笑素材,充分说明了民众在潜意识中对暴力的认同。 暴力,不能一概否定,如果对方上了刺刀,举枪肆击,民众用石块还击,于情于理, 还都说的过去。但是,对暴力的认同,甚至是迷恋,就很令人生怖了。暴力是不能排除的选项,因为我们很了解对方的残暴冷酷,但是,暴力又是最后的选项,而且尽可能采用有限暴力和弱暴力,在大陆这片土地上,血一旦流起来,恐将无止。 这是民主转型中无法回避的悲哀。而民主人士,在净化民间文化土壤的工作中,所能为者,极其有限。然而,在大变来临之前,仍要尽一己之力。 四、狭私心理。 "大嘴到底有多大?满汉全席吞得下;大嘴到底有多大?三峡工程吞得下;大嘴到底有多大?江山入肚能消化","要想发大财,钱从假货来","价格没人管,就看你敢不敢","要致富,挖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改革开放三十年,上上下下,很多人,都在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横流的物欲造成了普遍的狭私心理。这就决定了:如果反抗当局能获得最大的私利,那么,也会考虑。 一旦反抗有果,私欲所驱使,必然将暂时控制的局部社会资源打造成专制小王国。 五、民间道德的黑洞,与日俱增。 如果反抗者和压迫者处于同一个道德层面上,除了裂土占山和改朝换代,重演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我实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好事"。 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努力改变这一点,民族的前进,只能顺从于惯性,至于是进入佳境,还是再次沉入深渊,都是令人心悬难安的未知数。 这五点,是"民谣品质"所透射出来的主要的不良民意倾向。 分析"民谣情绪",使人生出了希望。检点"民谣品质",又使人心头发凉。民主转型的前途难料,令人不安。当下的民谣,虽没出现对民主转型前途予以明确预测的,但可通过"民谣"回首审视历史,站在历史高度展望未来。 在我搜集到的所有民谣中,描述趋利好财之类的民谣,在半数以上。这就透出"六四"以后民主止步不前的玄机:"六四"运动至今,已近二十年,民主运动一直处于低潮,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物质生活的诱惑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很多人淡忘了"六四"的血痕,一心向钱看,民主的细流被物欲的洪浪推到一边。倘若没有这层原因,以"六四"为源流的民主运动恐怕早就汹涌澎湃了。虽如此,"六四"运动点燃的民主火花,始终光彩不灭,并必然会召唤出第二次大规模的民主运动。因为物欲在淡化,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已跌到谷底。 本文首段所引的民谣《奥运来了》,生动地反映出强夺民利、经济衰退、民生凋敝等问题。近年来,大陆的畸形经济已失去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愈现出颓不可救的病态,贫富分化日益加剧,人们的实际购买力普遍徘徊不前,失业率逐年而增,畸形经济的诱惑力迅速减弱,加上人们对"政治"的普遍反感,必然要走进一个转折点,2008年就是一个转折点,从盛世表象褪去到虚弱实质毕现的转折点:2008年之初,乱象即显,中共高层将惊人数量的民脂民膏押在"奥运"筹码上,欲延残喘,然而,2008年上半年接连不断的民变事件,足以说明了,"奥运"这针"兴奋剂"打下去,非但不能止住专制政治能量的急遽流失,反而催化出一些本不剧烈的矛盾。完全借用医学常识来说,就是,一个行将就木不可救药的生命,再打一针兴奋剂,只能使残存能量加速耗尽,提前崩溃。 独裁者必不能久据历史舞台,民主升腾的光芒依稀浮现,此种情况下,更显出推动民主转型的任务之重。对"民谣情绪"彰显出来的民意倾向,以民主思想加以引导,使民主转型之高潮期更快的到来;"民谣品质"所展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所有关心中国民主前途的人们重视起来,努力做好民主启蒙工作,竭尽所能,以求提高人们的民主素质,医治民众的病态心灵,及早排险。"……专制社会…是怒火累积而成的火药桶,随时可能被引燃,爆炸,在硝烟中产生一个新朝代或新时代"(引自本人之《是"疏"还是"堵"》,"看中国"网首发),"新朝代"令人生怖,我们太需要"新时代"了。大陆民主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时期,知识型民主人士尤应有重荷在肩之感,自动承起历史所予之使命,高瞻未来,深析现状,借鉴历史。 纵观历史,并非只有"民谣情绪"格外激昂时才有巨变。对社会怨怒的沸腾程度而言,"民谣情绪"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有这样一个群体,不是候着"民谣情绪"高涨,坐等民变,那么,转型高潮期的运动形式还会表现为自觉主动地坚拒专制,理性从容地奋争民主。当暴力冲动被抗争理性所代替,当"民谣情绪"被革新信念冲淡,当"民谣品质"被民主素质置换,新思想的传播浪潮冲垮了民谣的自发产生机制,民众普遍具备了争民主反专制的自觉性,社会运动才有可能跳出治乱循环,民主转型才有可能进入安全地段。审慎地梳理历史,可以看到,从鸦片战争至今,除了不堪入目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等乱象,中国有两次相对比较成功的思想启蒙运动,一是辛亥革命前的民主思潮的传播,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思想启蒙(即"新文化运动")。两次思想启蒙运动固然皆有不足之处,但总体上说,都使转型运动冲破了"民谣情绪"的左右,跳出了谶语示乱的命数,酝酿出了具有正面意义的社会运动,在当下民主转型的关键时期,两次思想启蒙运动的所循之路和所具条件,都很值得借鉴。结合今日形势,试将前辈们的成功条件和启蒙经验作以简述: 一、革新思想的传播主力,须是一个立场接近、处境相若、目标无别、步调统一的群体,可以有组织,也可以没有,但必须保证有一定的人数。 社会心理学有"众从"的概念。"众从",简而言之,某一群体中,少数人的意见一致,或者相近,坚持而不易,这时,群体中的多数人无论是意见还是行动,都不统一,一盘散沙状,最后,凝聚的少数便很可能影响和改变分散的多数,并引导整个群体。法国社会心理学家S•莫斯科维克等人借助实验手段,证实了"众从"概念的合理性。
|